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快递 ->正文

研究发现新冠长期后遗症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
作者:佚名    出处:佚名    浏览次数:835(2022/2/14)
 

新冠肺炎引致的长期综合后遗症,又称“长新冠”,指病人在感染新冠病毒数周至数月后出现的并发症或持续症状。香港中文大学(中大)26日公布,中大医学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人的肠道细菌失衡和出现“长新冠”的风险息息相关。

据悉,“长新冠”的国际定义指新冠病人在病毒清除后,至少有一种症状持续四周或以上。根据中大医学院的研究资料,76%新冠病人康复后6个月内出现至少一种症状,当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倦、记忆力差、脱发、焦虑和睡眠困难。

中大研究团队发现,“长新冠”病人的肠道微生态异常,“好菌”明显较少,而“恶菌”则较多。相反,没有后遗症人士的肠道微生态则较丰富及多样化,与从未染疫人士的相似。团队还发现,“长新冠”病人在年龄、性别、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以及感染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均与没有出现后遗症人士没有分别,反映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长新冠”的主因。

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肠道细菌失衡与不同类别的新冠后遗症之间的关联,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脱发)、肌肉骨骼和疲劳。研究结果发现,多达81种肠道细菌与多种新冠后遗症有关,当中不少细菌更与三种或以上持续症状有密切关联。

此外,团队发现“长新冠”病人肠道中缺少了几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肠道细菌,包括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而病人入院时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状况是导致日后出现“长新冠”的主要因素。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指出,这是全球首个研究证实新冠病人康复后出现持续性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这现象很可能是导致出现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人的肠道微生态可以预测出现后遗症的风险。全球有数以百万计人士感染新冠肺炎,此项研究显示通过调节肠道内的细菌,可以促进病人痊愈及减少新冠肺炎后遗症出现。

【关键词】 打印】  【返回
  • 上一篇文章:Science:中国科学家团队揭示序列工作记忆在猕猴大脑中表征的几何结构 [2022/2/22]
  • 下一篇文章:猪心移植给人背后有哪些科技突破 [2022/2/8]

  •  通知公告 更多>>
     实验动物单位地图 更多>>
     岗位证书查询  
    证书编号:
    姓名:
     
    主办: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75号  邮 编:210042  E-mail:85485879@163.com
    苏ICP备20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