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快递 ->正文

我国科学家通过斑马鱼实验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子细胞机制
作者:佚名    出处:佚名    浏览次数:887(2022/1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视网膜血管及神经元变性类疾病,眼底微血管改变是其临床主要诊断标准,因此传统上该疾病被认为起源于血管病变。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伴随着视网膜神经元损伤,而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视网膜神经元病变与血管病变间的发展关系尚不明确。

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题为“Progressively decreased HCN1 channels results in cone morphological defect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模型结合高糖处理,造就高血糖背景下视网膜神经元与血管进行性病变。研究发现,在视网膜血管结构病变之前,视锥细胞结构损伤独立出现,其内外节长度随血糖升高显著缩短。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高血糖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是最易受累的视网膜神经元类型。

该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模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揭示该类疾病发病起源于视锥细胞损伤而非传统认为血管病变,并揭示了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视锥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探索该疾病发病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打印】  【返回
  • 上一篇文章:研究揭示横断山脉田鼠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 [2022/11/8]
  • 下一篇文章:Cell Research:构建染色体融合小鼠模型、模拟染色体演化过程 [2022/10/24]

  •  通知公告 更多>>
     实验动物单位地图 更多>>
     岗位证书查询  
    证书编号:
    姓名:
     
    主办: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75号  邮 编:210042  E-mail:85485879@163.com
    苏ICP备20000526号-1